近年来,随着海洋旅游的蓬勃发展,海滨城市的水上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。为提升应急救援效率,某知名海滨城市在2024年夏季全面引入“遥控救生圈”作为海上救援的核心装备,经过一年的实际应用,数据显示水上救援成功率同比提升了40%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遥控救生圈:科技赋能水上安全新防线
“遥控救生圈”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救援设备,凭借其快速响应、远程操控和适应复杂水域环境的能力,成为传统人工救援的重要补充。该设备外形呈U型设计,采用高强度防水材料制造,内置电动推进系统和稳定浮力结构,可通过遥控器在500米范围内精准操控,最高速度可达每秒5米,远超人类游泳速度。
在以往的救援行动中,救生员往往需要冒着巨大风险游向落水者,尤其在风浪大、水流急或夜间等恶劣条件下,救援难度和危险性极高。而“遥控救生圈”的引入,使救援人员能够在岸上或救援船上安全操作,迅速将设备送达落水者身边,为其提供即时浮力支持,大大缩短了黄金救援时间。
遥控救生圈在实战中展现卓越性能
2024年7月,一名游客在该海滨城市海域游泳时因体力不支被卷入离岸流。接到报警后,当地救援队立即派出“遥控救生圈”。仅用时90秒,设备便抵达落水者位置,成功将其固定并拖回岸边。整个过程高效、安全,避免了传统救援可能带来的二次风险。
据该市海事救援中心统计,自部署“遥控救生圈”以来,共执行水上救援任务137起,成功救助落水人员156人,平均响应时间从原来的6分钟缩短至2.3分钟,救援成功率由原来的68%提升至95%以上,增幅达40%。
专家指出,“遥控救生圈”不仅提升了救援效率,还降低了救援人员的伤亡风险,是智慧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。此外,该设备还可搭载摄像头、GPS定位、语音对讲等功能,实现远程指挥与实时监控,进一步增强了水上安全保障能力。
展望未来:遥控救生圈将成标配救援装备
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,“遥控救生圈”正逐步在全国多个沿海城市和内陆水域推广。业内专家预测,未来五年内,此类“水上救援机器人”“智能遥控救生圈”“水面救援机器人”等设备将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标配装备,广泛应用于海滩、湖泊、河流及洪涝灾害救援场景。
此次某海滨城市的成功实践,为“遥控救生圈”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力佐证,也为我国水上救援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开辟了新路径。